漫漫求医路
作者:曹林洲
1994年冬季,西安街头弥漫着冬日的萧瑟。王淑敏,一位来自河南南阳油田的普通妇女,即将结束她在西安长达一年的求医之旅。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曾让她在痛苦中煎熬,也让她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历经波折。
临行前的夜晚,她和爱人带着满心的感激与不舍,来到我家,向我们致谢道别。她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情绪非常好。在说了一大堆感谢话后,她和爱人饶有兴趣地讲起了这一年来在西安的求医经历。
那些故事,比文学作品还要生动,耐人寻味。王淑敏说:“记得11月18日第一次来你们家时,你家小姑娘叫我一声奶奶,我当晚几乎没睡着,哭了一整夜。你看,今天小姑娘又叫我一声阿姨,我太高兴了。”听完她的话,我们都笑了。
事情是这样的,那时我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工作,服务对象明确为1949年以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和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他患者按当时的规定,是没有机会在干部病房接受诊疗的。因此,王淑敏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加班治疗的患者。
王淑敏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的腰椎弯曲程度近乎90度,右腿比左腿萎缩了近3厘米,行动迟缓,愁眉苦脸,脸上布满了深深的抬头纹。她才38岁,却看起来像50多岁。我的女儿当时才两岁半,天真无邪地叫了她一声奶奶,没想到竟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让她失眠了,哭了起来。然而,经过几次复位治疗,她的病情很快好转,恢复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活力。临别时,孩子又叫了她一声阿姨,她异常兴奋。她的快乐也感染了我,我便随口问:“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这下子,王淑敏的爱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说来也巧,那天我们乘5路公交车去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爱人腰腿痛得厉害,坐立不安,痛苦不堪。正好碰上了一位患者,个子特别高,听说在丹凤县建设银行工作。他一眼就看出我爱人的病情,问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得知确实是这个病后,他说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就是经过您三次‘复位治疗’治好的。我问他怎么知道您的,他说是看了《陕西日报》上关于您的报道后,托人找到您治疗的。当时他的病情和我爱人差不多,也是腰痛得直不起身,蹲下起不来,站起蹲不下,痛苦极了。他还说您给好多中央领导治过病,多么神奇!”我笑了笑说:“那都是工作。”
接下来,王淑敏的爱人开始讲述他们这一年来在西安的求医经历。他们在河南时听说西安有个大夫很神奇,三分钟就能治好腰椎间盘突出,于是满怀希望地来到西安。然而,人生地不熟的他们费了好大劲也没联系上那位大夫。在不知所措时,有人推荐了秦岭山根的一个疗养院,说那里可以治疗这个病。于是,他们去了那个疗养院,做了一个多月的牵引治疗。结果不但没有效果,腰上反而一点劲都没有了,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痛苦极了。
在疗养院,他们又听说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面有某著名医院分院,有位大夫可以治疗这个病。于是,他们找到了这位大夫,问他治疗需要多长时间。大夫说两个月就行。他们信了大夫的话,坚持治疗了两个月。然而,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他们问大夫恢复得怎么样,大夫说已经恢复了90%。他们心想,虽然腰还是挺不直,右腿依然抽痛,但应该就是剩下的10%在作怪。于是又问大夫还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大夫说再治疗一个月。他们又坚持了一个月,依然毫无效果,这下子,他们彻底懵了。再问大夫恢复情况时,大夫不再提比例,只说快了。
实在没办法,他们去西安医科大学隔壁的陕西省肿瘤医院做了一张X光片,拿给那位大夫看。他们多了一个心眼,说这张片子是熟人的,想看看能不能在那位大夫这儿治疗。结果大夫看着片子惊呼非常严重,还暗示只有在他那儿才能治好。他们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啼笑皆非。他对大夫说:“大夫,不好意思,跟你开了个玩笑,这张片子是我爱人的。”大夫这才反应过来,但他们已经对他失去了信任。
他们并没有放弃,又想起了那位传说中的“大神”,于是直接去找他。这位大夫的治疗过程确实如传说中的三两分钟,一次收费200元。他们一共治疗了三次,第三次后,大夫说:“今天一治,咱们就拜拜了。”他们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大夫是胸有成竹认为治好了,还是觉得这个病没法治了,总之,他们被拒之门外,依然没有效果。
眼看在西安快一年了,身上带的钱也快花光了,王淑敏的病丝毫没有好转,他们不知该怎么办。这时,他们又听说解放路有一家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所。为了节约开支,少花一元钱的公交车费,王淑敏的爱人徒步从一附院附近的旅舍走到解放路,足足走了几十里路,去了解情况。考察的结果是,有人说行,有人觉得不靠谱。但他们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解放路,接受了骶管注射治疗。听说这药里面含有麻药,注射当天晚上症状有所减轻,他们兴奋极了。之后,每三天注射一次,起初注射后有所缓解,但到第三天又几乎恢复原状。他们还是坚持注射了八次,最终依然没有效果。
后来,又有人介绍附近某县有家骨科的药特别好,王淑敏的爱人又去买了些自制药品,但吃了还是没有好转。期间,他们还遇到了一位自称能治疗疑难杂症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让王淑敏的爱人压住她的腰,自己在腿上乱捏。王淑敏一眼就看出这是江湖骗子。
直到那一天,在5路公交车上遇到了那位丹凤县的同志,他们才得知我的情况。说到这里,王淑敏的爱人一个大男人已经泪流满面。我安慰她说:“喝口水,过去了不想那么多了,苦尽就会甘来。”他擦了擦脸,喝了些水。
接着,他又说:“大夫,我跟您说实话,知道您能治这个病后,我在11月12日来过您家门口,认了个门牌。之后,我们又去西安医学院一附院重新做了一张CT片子,就回河南了。到南阳站下车时,离天黑还早,我们就在那儿等啊等!”我问:“为啥不趁早回家?”他苦笑着说:“出来治病都一年了,还是这个样子,怕人笑话。”我说:“人吃五谷生百病,有什么好笑话的?”他叹了口气说:“真是这样。”他又说:“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才坐上了回南阳油田的最后一班车。到单位时,天已经黑了。趁着夜色,我爱人很快回了家。亲戚朋友来看时,她就躺在床上,也不起来,人家问治疗情况,就说好多了,大夫不让起来,生怕露了馅,被人笑话”。
这时,王淑敏接着说:“回家第二天,就听说附近有个气功师多么神奇,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我爱人就去请他来给我治疗。这个气功师一会儿问我感觉热不热,我说热;一会儿又问我凉不凉,我说凉。其实我啥感觉都没有,只是怕他不高兴。最可恨的是,他走出家门时,看见院子里的桃树,对我爱人说:‘想让你老婆的病好,就把这棵桃树砍了。’我爱人没办法,就去砍了那棵桃树。那棵桃树每年结的桃子不多,但个头挺大,味道甘甜,我女儿特别喜欢。女儿哭着不让他砍,但他为了我的病,还是流着泪砍了那棵树。”
王淑敏的爱人又接上话头:“经过这一番折腾后,我下定决心再去一次西安,专门找您。如果这次您再治不好我爱人的病,那我只能让她躺在床上,痛了就吃止痛药,我来伺候她下半辈子,认命了。”我感慨地说:“你说得严重了,这病现在解决的办法很多,终归是能解决的。”
他接着说:“大夫,您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到您家的情景吗?我给您带了三张片子。”我说:“记得,两张X光片,一张CT”,他说:“您的记忆力太好了,我有意没给您报告,您也没问我。您只是说这是腰4-5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后就好了。当时我就认定您能治好我爱人的病。因为在西安看了将近一年病,已经花了1万多元治疗费,唯独您和我们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遇到的那位骨科教授准确诊断出是腰4-5椎间盘突出,与医院的检查报告完全一致。只是那位教授建议我们做手术,我们不愿意接受。其他医生都误诊为腰5-S1椎间盘突出,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如果当时您也没说准我爱人的病,我可能就彻底绝望了,带着她回河南听天由命。幸运的是,您不仅准确诊断了病情,还用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关怀给了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听完他的话,我内心感慨万千。信任,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是多么神圣而珍贵的东西!从那以后,我常常对学生说:“要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三点——良好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和巧妙的沟通。”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每一个细节依然历历在目。
王淑敏的治疗过程其实对我来说当时也充满了挑战,关键是她把急性期最佳治疗时机已经错过,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已经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复位前首先必须松解开粘连,才能够进行复位治疗。松解粘连治疗一般都会有比较大的反应,也就是症状会不同程度的加重。记得我给她做最后一次粘连松解时,告知她,今天治疗后会比你发病以来任何时候都痛,她和爱人异口同声说:“只要能好!”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
果然,她的反应非常大,以至于第二天纯粹无法前来治疗了。她爱人只身一人过来给我说明情况,能看得出他的惆怅和沮丧。我说:“没事,这是好现象,怕就怕经过几次治疗后,依然不轻不重。”从他的表情上能看得出,他对我的解说半信半疑。我当即对他说:“咱俩一块去你们住处,在那儿给她治疗。”他欣然接受,我们一起去了他们包住的旅社,我对患者进行了复位治疗,让她卧床休息。第二天等我再去旅社时,她爱人激动地说:“我们已经从5路车站转了一圈回来了,大概走了三公里路。”王淑敏抢着说:“大夫,一点都不痛了,太神奇了!”我说:“即使不痛,还是需要好好休息,一定不能着急,刚刚复位,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看到他们如释重负的眼神,我自然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样的效果让我倍感欣慰。复诊时,她已经可以挺直腰板,脸上也恢复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活力。临别时,我的女儿又叫了她一声“阿姨”,她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是给予患者希望和尊严。
在那个冬日的夜晚,王淑敏和她的爱人坐在沙发上,讲述着他们这一年来的经历。我听着他们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磨难,却从未放弃过希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深敬佩。
王淑敏的爱人说:“大夫,您知道吗?这一年,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却没有任何效果。我们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这个病真的没法治了。直到遇到您,我们才重新看到了希望。”王淑敏也补充道:“是啊,大夫。您不知道,当我第一次听到您准确地说出我的病情时,我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曙光。”
我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温暖。我知道,他们之所以如此信任我,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医术,更是因为我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希望,而他们也用他们的信任回报了我。
在王淑敏临行的那天,我给她教了一套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恢复期的锻炼方法,其实也是一些自我治疗的方法,并叮嘱她要注意休息。王淑敏紧紧握住我的手,眼中含着泪水:“大夫,谢谢您。这一年,您不仅治好了我的身体,也给了我们全家新的希望。我们会永远记得您的。”我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的职责。你们能重新站起来,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患者的相遇。王淑敏和她的爱人,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信任是医患之间最珍贵的桥梁,而医生的每一个判断、每一次沟通,都可能成为患者生命中的重要转折。
多年后,我依然会想起那个冬日的夜晚,想起王淑敏和她的爱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关乎人性的艺术。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都有一个渴望被理解、被治愈的心灵。而医生的使命,就是用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为他们点亮希望的灯塔。
作者简介:

曹林洲,医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评论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苏轼文化研究会理事,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于2020年9月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心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