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 健康快递 > 营养识堂 > 正文

农副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生产者和消费者饱受“折磨”

发布时间:2017-08-15 00:14:02  |  来源:  责任编辑:

  近期,一些关于蔬菜售价甚至跌破采摘成本价的消息甚嚣尘上。

  从“蒜你狠”谢幕到“蒜你跌得狠”登场,无论是“菜贱伤农”还是“菜贵伤民”,农副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最终都会令百姓“受伤”。那么,该如何有效防止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呢?

农副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分析人士表示,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过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饱受“折磨”。因此,打破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怪圈”,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价格波动大 伤农又伤民

  “最近,市场上的蔬菜比较便宜,为我省了不少开销呢!不过想想老家种大蒜的父母,因为今年蒜头卖不上好价钱,心里还是不太舒服。”老家是河南中牟的小孔无意间向记者发起了牢骚。

  不仅是大蒜,近年来,“豆你玩”、“姜你军”、“向钱葱”、“猪周期”……似乎成了农产品市场的一个魔咒:每过几年都要来一个轮回,暴涨之后就是暴跌。而这背后,对“农”与“民”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运行。

  “以鸡蛋市场为例,价格波动太大,对养殖户和消费者来说均有不利之处。”北京市蛋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忠强表示,价格大涨之后,对消费者来说,消费成本增加;对养殖户来说,在利益的驱使下,会进行大量补栏,造成鸡蛋市场供应增加,从而造成蛋价大跌,长期的低价会使得养殖利益受损,养殖户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也将突显,对消费者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市场需求下降,最终造成养殖户大量淘汰商品蛋鸡,造成鸡蛋供应减少,进而会促使价格上涨。

  生意社农产品分析师李冰表示,对于生猪、鸡蛋等农副产品来说,价格大幅波动将对养殖户和饲料厂带来严重影响,而对于玉米等农产品来说,价格大幅波动将会令农户“受伤”。

  “在进行种植或养殖前,少数农民或养殖户会对市场情况进行研判,进而敲定种植面积或养殖规模;但对于大多数农户或养殖户而言,因为没有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比较弱,因此会在心理上受到忽上忽下的影响。”王忠强表示。

  用经济学中所谓的“蛛网理论”也可以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客观必然性。考虑到当前农产品价格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决策,但由于生物的生长周期,当前的农产品价格只能影响下一个收获周期的农产品供给。这样,农产品价格对供给调节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带来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因此,整体来看,农产品市场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因此价格大起大落,不仅会严重损害生产者的利益,也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生活。“平衡二者的利益关系十分必要。”业内人士表示。

  供需失衡是罪魁

  “近年来,我国农副产品价格频繁出现‘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背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自然灾害、供求失衡、油价上涨、游资炒作等。究其本质,则是产销严重脱节带来的供需失衡。”卓创资讯农产品高级分析师王书童表示,以大蒜为例,去年大蒜种植收益很高,山东济宁局部地区每亩收益可达万元。农户种蒜积极性高涨,大蒜种植面积呈现几何式增加。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是产量的激增。但到了今年新蒜上市前,大蒜价格一路狂跌,从春节前后的8-10元/斤下滑至5月份的最低1.30元/斤。这反映出供需失衡带来大蒜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

  “养殖户决策的不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蛋价出现周期性的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王忠强表示,在我国,蛋鸡养殖主要以小散户为主,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养殖决策都属于跟风、非理性的操作,一旦出现盈利或者亏损的情况,就会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这样就会陷入“追涨杀跌”的怪圈。

  除了上述因素外,李冰表示,随着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国际市场以及进口产品成本也会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游资炒作也加剧了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据王书童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游资炒作方式的主要包括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等。由于农副产品涉及到千家万户以及国家粮食和经济安全,因此游资炒作对于农副产品价格的操控,所造成的危害性非常大。往小了说,它抬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更直接损害了种植户农民的利益,往大了说,它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给政府决策造成误判。

  为何农户或养殖户不进行“逆周期”种植或养殖呢?

  从市场环境方面看,王书童表示,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农副产品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农业是个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作物的生长周期一般较长,且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影响等,同时还要面临市场本身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游资炒作等方式的存在,农副产品的价格周期已有名无实,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也就不具备周期性,因此,也就没有“逆周期”这样的说法。

  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济宁市中粮农产品投资研究院院长李继锋表示:“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农民总体素质有限,存在小农意识、从众心理,单靠自身的教化难以做到‘逆周期’思维。反过来说,如果大家都进行‘逆周期’操作,这样不依然是多数行为吗?因此,‘逆周期’逻辑是建立在少数人行为上的,那么既然是少数人的行为,一样无法改观周期性波动。”

  “‘逆周期’种植或养殖,短期来看恐难以实现。”李冰表示,养殖行业一般都需要一定的周期,当养殖户看到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放弃;而作物种植又面临风险,农户也很难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周期。

  需多方齐力协作

  虽然说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涨跌属正常现象,但价格过大幅度波动,则会影响产业的正常秩序,影响生产安排。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农副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呢?

  王忠强建议,可从三方面操作减缓价格大幅波动:其一,发展规模化生产,推动规模化建设。例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蛋鸡养殖,经过规模化生产以后,就减小了蛋价波动;其二,利用“保险+期货”工具,一旦养殖户的利益有了保险方面的保障,就会减少他们在短期内进行大量补栏或大量淘汰情况的出现;其三,利用期货工具做好风险对冲。

  一般来说,农产品生产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且产销信息对接难度较大,而期货市场最突出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可对农产品生产发出“强烈信号”。

  王书童表示,造成农户或养殖户“丰产不丰收”的原因,主要是价格暴涨暴跌损害了种植户的收益以及产销不对接、价格方面不理想。对此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政府层面继续保护农民或养殖户的收益,完善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农作物的收购、补贴、保险政策等,保证其收益,提高其种植积极性。二是国家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节职能,利用媒体等权威信息平台发布信息,让农户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走势,掌握市场总供给信息,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面积。同时,搞好“农超对接”,发展龙头企业,扩展农产品产业链,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解决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与尚不正规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

  李继锋表示,建议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有计划组织区域性种植结构调整;有关部门牵头发动民间资金筹备农产品平衡收储资金,拉长销售周期,减少短期波动。发挥协会作用,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协会,引导合理种植,避免单一品种盲目扩种。